系統公告
【有. 設計 uDesign 貼心提醒】
親愛的會員,為保障您的權益,帳戶使用安全,請記得定期更新會員密碼。
閱設計
從PM2.5看建築換氣
2015/12/17 by GREEN
長期以往,在台灣所設計的綠建築,多半會強調自然通風的重要。不論建築物裡的構造名稱,是稱作浮力通風塔、熱灶排風、或是屋底高腳、都是希望利用下冷上熱造成溫差,利用自然通風將熱氣從建物內部移走。

只是隨著《穹頂之下》環境紀錄片的揭露,從北京、高雄、利馬到聖地牙哥,PM2.5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致病源。這種能穿透口罩直達肺部的空汙粒子,成為中風、心律不整、心臟病、氣喘、肺癌等心血管或呼吸導疾病、最新研究甚至認為空氣懸浮微粒,與血管型失智症、腦萎縮等疾病相關。

從源頭管制汙染源,當然是正本清源之道,因此像雲林與台中競相決定禁燒生煤、石油焦;政府大力補助GOGOPRO等品牌電動機車、推動YouBike、iBike、C-bike等短程公共單車租借、甚至是補貼計程車改裝成瓦斯車,都是已在進行的政策。然而,若這類公共政策推動上緩不濟急,現有建築的通風策略若不作修正,空汙的健康風險將難以避免。



在進氣口加濾網,是很直覺想得到的一種方式,但如此必然將大幅減少進氣量。若能依汙染預報,隨時可多加一層可擋PM2.5的濾網,或許是替代方案。而住宅若本就裝有全熱交換器,或本身就採中央空調可過濾新風,的確是可以直接將現有濾網,升級成可擋PM2.5等級的產品。

但即使將門窗都緊閉,並不代表PM2.5或其他空氣汙染物就不存在,之前就曾有學者警告,室內空汙量比室外多十倍,包括像是家具所散發出甲醛等,已被認定是長期接觸將致癌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因此,關窗後除要考慮如何引進新風,把汙濁的室內空氣排出也是重點。

目前最常用到排風扇的地方,多半是浴廁在使用,一般的排氣扇的耗電,從20W到50W不等。但隨著DC直流馬達更廣泛的運用,換氣扇到排風扇也有僅耗3W的產品。浴廁又是全家最潮濕的空間,也聽過有節能達人選擇將排風扇開整天,用以取代除濕機的功能與耗電。

家裡PM2.5的另一個來源,則是廚房的抽油煙機。與排氣扇一樣,抽油煙機一般強調的是吸力與聲音大小、比較少消費者會關心到抽油煙機用電量。抽油煙機的耗電量從150W到250W不等,但也有業者開發出「靜音除味」模式,只需要有40W。現已有不少產品運用直流無刷馬達,用電量較以往不但可大幅降低,吸力同樣也提升。

最後,如果不談內外氣交換,將一台空氣清淨機插上電,或許是對付PM2.5最簡單的方式,不論是汙染源是來自於外氣或廚房。空氣清靜機的耗電量,大概落在40W左右,和一台電扇的耗電量相去不遠,也有看到結合電扇與空氣清靜機的產品問世。其他與PM2.5衍生的商機,現在還包括有像吸塵器、或是掃地機器人等,都會用到電,也需要逐一檢視。

如果政府對PM2.5的改善不夠積極,現有綠建築的自然通風設計,在許多空汙指數飆高的日子,都將面臨必須改用電,才能戶外空氣過濾成無害的新風引進。而建築物本身座落區域的微氣候、是否位於都市或工業區的下風處、離主要道路的遠近、低樓層與高樓層對空汙採取的不同策略等,都再次挑戰建築師的想像。

建築物開窗通風、居民騎單車通勤,這是許多低碳城市呈現的願景之一,但在PM2.5對健康的感脅下,許多過往的節能的作為,必須因此要作調整,也怕雖解決了自己吸到汙染物的機會,卻因為使用更多的電,從電廠將更多的PM2.5排放到大氣之中。

人類的矛盾性隨時都存在,但開發出更節能的風扇或馬達,看來是現階段唯一不變的真理。



登入
如果您已是udn.com / udnfunlife.com會員,請輸入E-mail與密碼
E-mail / 手機號碼
密碼
驗證碼
為確保帳戶安全請重新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