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精品|御覽之寶自動鉛筆
本創意來源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晉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文物朝代:晉朝(A.D.303-361)
文物尺寸:23 x 14.8cm
文物形式:冊, 紙本
文物描述:王羲之(約西元前303-361),祖籍山東,出身仕族世家,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西元前345-356)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游。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他學書歷程是由近而古,轉益多師,取資廣博,尤其精研體勢,將秦篆漢隸各種不同的筆法,融於真行草體中,形成最佳體勢,所以唐朝人稱頌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這是一件行楷書短簡,內容是大雪之後向友人問候。明代鑑賞家詹景鳳指出,此蹟筆法圓勁古雅,意態閑逸,對趙孟頫的行書有很深的影響。從用筆來看,此帖多圓鈍的用筆,點畫勾挑都不露鋒,結體平穩勻稱,在優美的姿態之中,流露出質樸內斂的意韻。乾隆皇帝極珍愛此蹟,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乾隆十一年,他將此蹟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寶藏在「三希堂」中。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精摹本。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文物朝代:晉朝(A.D.303-361)
文物尺寸:縱:24.7公分 橫:46.8公分
文物形式:卷, 紙本
文物描述: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東臨沂人,後來移居浙江會稽。為名門之後,曾任右軍將軍,所以又有「王右軍」的稱號。王羲之初學衛夫人,後來又博採眾長,研習張芝(卒於 192)、鍾繇(151~230)、蔡邕(133~192)、張旭(卒於 206)等人的書法,創造了妍美流麗的書風,有「書聖」的美譽。這件書蹟是雙鉤廓填(以透明或半透明的紙覆於原作上,先雙鉤字的輪廓,再逐筆填墨)的方法,摹寫在硬黃紙上,包含了三封短信。第一則為「平安帖」,是一件行書兼草書的作品。第二則「何如帖」和第三則「奉橘帖」都是用行書書寫。三帖中,「平安帖」的運筆提按頓挫變化較多,一些牽絲引帶的草書筆法,十分靈巧;「奉橘帖」的字形大小偃仰,也很富變化;相形之下,「何如帖」就比較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