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
【有. 設計 uDesign 貼心提醒】
親愛的會員,為保障您的權益,帳戶使用安全,請記得定期更新會員密碼。
閱設計
流轉的騎跡-臺灣民生與腳踏車特展
2016/10/04 by 有.設計uDesign
腳踏車在日治時期引進來臺,隨著社會變遷,其工藝與科技技術的演變,深入我們的生活,並影響產業與文化發展。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流轉的騎跡—臺灣民生與腳踏車特展」,將於105年10月4日起於臺博館一樓展室展出。透過腳踏車產業脈絡、歷史意義及美學內涵的詮釋,連結不同時代人們的情感,共同回顧過去,並從現在騎向未來。



腳踏車在日治時期引進來臺,沿用日語稱為「自轉車」(じてんしゃ)早期腳踏車可視為奢侈品,只有少數官員、有錢人、醫師可負擔,1960年代,臺灣自有品牌「幸福牌自行車」在臺北首賣,多做為代步兼短途輕型貨物運輸使用,因售後服務做得好,廣為大眾所知,因騎乘者眾多,幸福牌成為失竊率極高的腳踏車品牌,是臺灣老一輩的共同記憶。





為有效管理腳踏車、維持交通安全及增加稅收,臺灣在日治時期曾實施掛牌繳稅制度,當時腳踏車牌照稱為「自轉車鑑札」。1950年代起,改為俗稱「香蕉牌」的鋁製長條形車牌,為可互相嵌合的母子片設計,裝掛在後土除上,後又改成裝掛在前叉直桿上。


戰後社會動盪不安,臺灣街道上常可見流動攤販運用腳踏車作為生財工具,農夫與生意人騎著腳踏車沿路販賣農作物及自家產品,有些人會在腳踏車後貨架安裝商品箱沿街叫賣;有的小販騎著「雜細車」行遍大城小鎮販賣雜貨及日用品,人們也會向小販訂貨,享有配送到府的服務,可謂臺灣早期的行動商店。



「流轉的騎跡—臺灣民生與腳踏車特展」特展自105年10月4日起至106年2月12日於臺博館一樓展室(臺北市襄陽路2號)展出,除了腳踏車歷史發展及車種形式的介紹外,現場還有早期的使用牌照及車牌,各種式樣的車燈、車鎖、車鈴及風切配件等展示。


「流轉的騎跡-臺灣民生與腳踏車」特展

特展日期 | 2016.10.4 ~ 2017.2.12

特展時間 | 週二 ~ 週日 9:30~17:00(週一休館)

特展地點 | 國立台灣博物館101、102展室(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點我看】選一台屬於自己的腳踏車吧!

登入
如果您已是udn.com / udnfunlife.com會員,請輸入E-mail與密碼
E-mail / 手機號碼
密碼
驗證碼
為確保帳戶安全請重新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