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
【有. 設計 uDesign 貼心提醒】
親愛的會員,為保障您的權益,帳戶使用安全,請記得定期更新會員密碼。
閱設計
城市,在失去全部建築之後
2016/05/01 by DFUN
在全球災難頻傳的時代,毀滅與破壞之後人類與建築及自然之間的關係被歸零重啟,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Toyo Ito)說:「一切盡失的災區正提供了最好的機會給我們去重新審視,從零開始,面對建築真正的意義。(A disaster zone where everything is lost offers the perfect opportunity for us to take a fresh look, from the ground up, at what architecture really is.)

這場由RIBA在英國倫敦舉辦名為「Creation from Catastrophe」的展覽,透過草圖、攝影作品、錄像、書籍及模型為範例,首次匯集世界各地經歷火災、地震、海嘯等天災後,自毀滅中復甦的城市與社區之建築作品,並忠實呈現其面對大自然無可抗拒的脆弱與重新崛起的力量。

此展由Jes Fernie 與Stephanie Sutton共同策展,展場為David Chambers 及Kevin Haley所成立的Aberrant Architecture所設計,大膽地反映災後城市天際線的變遷,並引領觀者穿越18世紀的里斯本,19世紀的芝加哥,20世紀的斯科普裡與近年尼泊爾、尼日利亞、日本、智利、巴基斯坦和美國的災後建築,參展作品包括來自巴基斯坦的女建築師Yasmeen Lari,智利ELEMENTAL的Alejandro Aravena,由Rem Koolhaas領軍的荷蘭OMA,日本的坂茂、伊東豊雄,代謝派(Metabolism)的丹下健三及黑川紀章,NLÉ建築師事務所以及英國建築師Sir Christopher Wren之作品,展期間亦有一連串來自各國建築師的對談講座。



改變的力量

今年適逢倫敦大火350周年,此展透過原始草圖的展示傳達倫敦從1666年大火災(The Great Fire)後倫敦金融城內囊括13,000棟房屋及84座教堂皆被摧毀成廢墟,但在城市改造後倫敦一舉擺脫困境成功塑造全球金融中心的形象。連英國作家Daniel Defoe也曾說,「如果沒有那場大火,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的經濟不會有那麼快的起色。」

而幾乎摧毀了里斯本及其周邊地區的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死亡人數高達六萬至十萬人,伏爾泰甚至在其小說《公正》一書中寫下了他對里斯本地震後的評論:「如果世界上這個最好的城市尚且如此,那麼其他城市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但災後重建的里斯本卻以大量的廣場和寬闊道路重塑城市佈局,透過此展可一睹當時首創的對稱木格框架建築模型,這也是在歐洲最早使用分散地震力量的建築之一。

另一方面拜1871年芝加哥大火(Great Fire)所賜,因燒毀重建的芝加哥誕生了全球第一棟摩天建築也徹底成為建築人才、資本主義、新技術和城市中心的完美熔爐,並締造了其享譽國際的建築名聲。





回歸建築本心

將時間在挪近一些,展覽中也陳列了2010年智利大海嘯侵襲海濱城市時,由2016年獲普立茲克獎的智利建築師Alejandro Aravena與當地政府及市民,共同參與地震後的重建工程 Villa Verde (2013),由此可見他的建築專業及災後應對方案。

同樣在 2010年遭遇洪水襲擊的巴基斯坦,建築師Yasmeen Lari採取了另一種獨特的方法,在災區和建築系學生一起訓練當地居民建立自己的竹屋,而2012年奈及利亞洪水肆虐時NLE建築師事務所則發展出兩種不同的生態建築,分別為利用當地材料所打造會漂的學校(Makoko Floating School),以及利用再生能源系統為結構的濱海居住區飄浮媒體平台(Chicoco Radio) 。

展覽中自然也少不了2015年尼泊爾遭遇強震襲擊後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的人道安置計畫,此計畫充分發揮他一向最廣為人所識以紙管和紙皮所建造提供當地居民庇護棲居的住房。而美國紐澤西州在2012年遭受珊迪颶風破壞後,政府便以Rebuild by Design設計競賽邀請全世界建築師為災區打造解決方案,由荷蘭建築大師Rem Koolhaas帶領的建築團隊 OMA,便是以「阻擋、延遲、儲存、排放」的綜合策略,將Hoboken市的商業、公共、休閒等設施進行全面整合。

最重要的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由五位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山本理顯、內藤博、隈研吾和妹島和世主動提出創建的「民眾之家」(home-for-all)也完整的呈現於展覽之中,此設計強調在災後將人們聚集,並透過建築解決問題,拋棄建築師的設計思考回歸災民所需要的住宅,充份展現當代建築存在的意義。

這是一場屬於所有人的建築展覽,在無可避免的災難過後,一覽當代建築最真實且具力量的全貌。





登入
如果您已是udn.com / udnfunlife.com會員,請輸入E-mail與密碼
E-mail / 手機號碼
密碼
驗證碼
為確保帳戶安全請重新登入